二、行政诉讼的起诉流程是什么?
(一)起诉和受理
1、起诉
(1)起诉的条件。
①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②必须有明确的被告。即起诉需明确指出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③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即起诉必须有明确具体的请求以及提出这些请求的事实根据,包括案件事实和证据;
④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⑤法律、法规规定应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案件,必须先经过复议程序;
⑥必须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2)起诉的方式。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起诉应以书面形式进行,即应书写起诉状,才能引起行政诉讼程序的开始。
起诉状的主要内容有:
①当事人的情况。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住址。原告是法人或组织的,要写明名称、住址、法定代表人(代表人)的情况。与原告相对应,还要写明被告行政机关的全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情况;
②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
③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与住址。
此外,起诉状还要写明接受起诉状的人民法院名称和起诉的具体日期,并由原告签名盖章。
起诉状所载事实若有欠缺,人民法院可要求起诉人限期补正。
2、受理
受理是指人民法院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起诉进行审查,认为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而决定立案审理的诉讼行为。起诉是受理的前提,但受理并非起诉的必然结果。是否受理,是人民法院依据国家审判权对起诉行为进行审查的单方面行为的结果。
人民法院收到原告的起诉状后,应予以审查。
审查的内容包括:
①起诉是否符合法定条件;
②起诉是否符合法定起诉程序,即审查行政复议是否必经程序;
③是否重复起诉;
④起诉手续是否完备,起诉状内容是否明确。